712日,上海科技报报道:上海海洋大学高级工程师王春第一次在崇明岛稻田中开展了不开挖环沟“一虾一稻”连作模式的试验,同时开展了“青虾+水稻”连作模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抑或是青虾,养殖结束后,眼观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了明显提升,稻田里无一根杂草,稍作平整后即可农机插秧或稻种直播,无须像以前那样在播种前使用除草剂。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小龙虾经过第三方抽检,质检项目全部合格,符合农产品上市要求。


727日上海科技报报道:亚洲水产学会第64次理事会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应亚洲水产学会理事长Neil Loneragan教授的邀请,上海海洋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杨金龙教授、水产与生命学院刘利平教授作为第14届亚洲水产学会理事会理事,科技处副处长周婷婷作为学会终身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经亚洲水产学会现任理事长Neil Loneragan教授、上任理事长Alice Joan Ferrer教授和理事杨金龙教授书面提名,刘利平教授获理事会会议通过,当选为亚洲水产学会候任理事长,并于2025年正式上任。这也是继杨毅教授、黄硕琳教授,该校第三位教授在此学会担任理事长。

831日新民晚报报道:上海海洋大学胡鹏教授与宾夕法尼亚大学遗传系一支团队在“单细胞胞嘧啶甲基化和羟甲基化修饰联合分析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近日以长文形式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该团队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同时检测DNA 5hmC5mC修饰。借助这项技术,研究团队分析了大脑皮层中不同细胞类型的5mC5hmC修饰位点,并深入研究了这两种修饰在不同基因位点上独特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长基因往往保持较高水平的5mC修饰,但这并不影响其转录水平。这一技术为研究单细胞水平上的胞嘧啶羟甲基化5hmC修饰和真正的胞嘧啶甲基化5mC修饰提供了平台,有望加深对这些修饰在复杂组织中生物学功能的理解。


1031日,科学网,光明日报报道: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赵金良、陈晓武团队以上海海洋大学选育的“新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罗非鱼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的基础上,发现hsf5rnf43基因发生了基因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新基因hsf5-rnf43。该融合基因在罗非鱼精巢中特异性表达,可促进精巢的发育。研究还发现,在罗非鱼生殖腺早期发育中,基因组DNA甲基化调控了融合基因hsf5-rnf43的性别差异性表达,并且在罗非鱼生殖腺分化的温度敏感期受到高温的影响。hsf5基因属于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家族,而rnf43基因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分裂的功能。二者的融合可能是温度调控罗非鱼生殖细胞发育、性别分化的重要机制之一。相关成果在《细胞》旗下iScience发表。


113日,新民晚报报道:上海海洋大学徐田军教授团队发现一种名为E3 ubiquitin ligase Rnf103Rnf103)的蛋白在鱼类的鳗弧菌免疫逃逸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还发现了一种名为circRnf103circRNA分子,它能有效地抑制鳗弧菌的免疫逃逸。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利用circRNA疫苗技术开发了一款circRnf103核酸分子,这种基于circRnf103核酸分子的circRNA疗法能有效地治疗鳗弧菌感染并缓解多种脏器的损伤。在环状RNA疗法治疗鱼类弧菌感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通讯》(Cell Reports)上。

(2024年4月更新)